动物实验心理案例-动物实验的案例分析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动物实验心理案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动物实验心理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心理学实验之六恒河猴实验
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恒河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主要涉及到社会认知和学习方面的心理效应。这个实验探究了灵长类动物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以及文化传承的作用。
恒河猴实验证明猴子是具有自我意识,以及它们是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镜像。
因此,哈洛的实验对我们了解人类的母爱也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证明了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接触与情感及社会支持,是促使一个人正常且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饮食需要时,它们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布料妈妈的身上。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
2、有哪些关于心理学动物实验的案例?急!!
桑代克的猫。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年——1949年),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猕猴实验大概是依恋理论中最著名的实验了。 哈洛为了探讨猕猴的“爱”到底源于什么,为与生母隔离开的幼猴设计了两个类似猕猴的“代理母亲”。
残酷的“阿尔伯特”心理实验:你以为自己很好,却是孩子的噩梦。“阿尔伯特”心理学实验。1920年选择了九个月大的小阿尔伯特作为实验对象,他让小艾伯特接触兔子、白鼠猴子狗报纸和其他物品。小阿尔伯特并不害怕这些东西。
迷笼实验。桑代克为了研究动物是否能通过学习具备推理的思维,建立了一个迷笼实验,将猫关入有三种开门机关的迷笼中,并在笼外放置了一条鱼。让猫反复尝试,看它是否能够逃出笼外获得鱼。
3、猴子的心理学实验
恒河猴实验证明猴子是具有自我意识,以及它们是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镜像。
第一只猴子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看到红灯就赶紧拉开关,第二只猴子不明白红灯什么意思,无所事事,无所用心,过了二十几天,第一只猴子就死了。这是个心理学实验,可以说和应激有关,也可以说与情绪有关。
恒河猴实验,生发出一个听起来颇为温情脉脉的心理学理论——依恋理论。实验的构想者与实施者,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亨利·哈洛。他认为幼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它们一定还有一种要接触柔软物质的需求。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主要涉及到社会认知和学习方面的心理效应。这个实验探究了灵长类动物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以及文化传承的作用。
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恒河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4、代母实验,这个用猴子做的残忍实验,揭示了父母养育孩子的关键_百度知 ...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哈洛用恒河猴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包括“代母”实验,“面具”实验,“铁娘子”实验和“绝望之井”实验,而每一个实验其实都饱受争议。而今天我们要重点讲述的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代母实验”。
哈洛做的第一个实验是 —— 代母实验。 哈洛把刚出生婴猴放进笼中,然后用两个假猴子代替母猴。 一个假猴是用铁丝做的,胸前安装了一个奶瓶,可以 24 小时提供奶水。 另一个假猴是用绒布做的,摸起来比较舒适和柔软。
世纪50年代末,著名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率领团队,选取了和人类基因94%相似的恒河猴,开展了一系列“代母养育实验”,用近乎残忍的方式,向我们揭示母爱的本质。
桑代克的猫。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年——1949年),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哈洛等人的研究发现给了我们很多有意义的启示,它对改变传统的育儿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动物实验心理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动物实验心理案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换成@即可,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xzdyx.cnhttp://www.mxzdyx.cn/hdss/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