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应用案例研究,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蛋白质组学应用案例研究,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蛋白质组学应用案例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蛋白质组学应用案例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TMT定量蛋白组学助力PRV-宿主细胞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
  2. 试述如何应用2D-PAGE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并分析其优缺点。_百...
  3.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是什么
  4. 蛋白质组学在医疗和健康方面有什么应用?

1、TMT定量蛋白组学助力PRV-宿主细胞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

迄今为止,应用蛋白质组学来分析PRV-宿主细胞互作机制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采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来比较PRV感染后宿主细胞的蛋白表达差异,为进一步揭示PRV发病机制和潜在的抗病毒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Metabolomics)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关于生物体被扰动后(如基因的改变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蛋白组学常用数据库UniProt(全称UniProt Protein Resource),建立于1986年,由Swiss-Protein、TrEMBL、PIR-PSD三大蛋白质数据库联合成立的,其信息量丰富、资源广泛,是目前公认的首选免费蛋白质数据库。

该团队运用全蛋白质组关联研究(prote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PWAS),将阿尔茨海默症(AD)队列 GWAS结果与人脑蛋白质组进行了整合,旨在鉴定通过影响脑蛋白丰度而导致AD风险的基因,深入了解这些基因座如何影响AD的发病机制。

由此可见,利用目前对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从肿瘤病人样本出发,通过加入多种细胞因子或小分子抑制剂,构建出患者特异性的肿瘤类器官,用于新药筛选和药物敏感性研究是可行的。

2、试述如何应用2D-PAGE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并分析其优缺点。_百...

质谱技术MS:是目前分析蛋白质的主要手段之一。质谱技术可以检测蛋白质的质量、序列、修饰和定量等信息,包括基于母离子扫描MS和tandem MS(MS/MS)等多种方法。

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2D-PAGE方法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OFarrell等,1975年),但迄今为止,它仍然是分离蛋白质的最有效的方法。

使用工具如KEGG、Reactome等,研究差异蛋白在生物通路中的角色。(2)识别受影响的生物通路或与特定疾病、功能相关的通路。互作网络分析:(1)利用如STRING、BioGRID等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

生物质谱 生物质谱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鉴定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样品分子离子化后,根据不同离子之间的荷质比(M/E)的差异来分离并确定分子量。

3、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是什么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有蛋白质鉴定、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功能确定、蛋白质靶向定量技术。蛋白质鉴定:可以利用一维电泳和二维电泳并结合Western等技术,利用蛋白质芯片和抗体芯片及免疫共沉淀等技术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研究。

蛋白质组的研究实质上是在细胞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大规模的平行分离和分析,往往要同时处理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因此,发展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的研究技术平台是现在乃至相当一段时间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主要任务。

四 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⑴ ICAT(isotope-coded affinity tags)方法。ICAT是用于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稳定同位素标签法的一种。

蛋白质组学一经出现,就有两种研究策略。一种可称为“竭泽法”,即采用高通量的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分析生物体内尽可能多乃至接近所有的蛋白质,这种观点从大规模、系统性的角度来看待蛋白质组学,也更符合蛋白质组学的本质。

4、蛋白质组学在医疗和健康方面有什么应用?

很难想象还有比蛋白质组学更适合的学科,可以将生命原理和疾病整合在一起。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它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并且能够起到一定的免疫作用。如果是人体内的蛋白质低,就会容易导致乏力、水肿、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等情况。

而蛋白质组学从源头上检测出未来疾病的发展变化,大大提高了生命质量。

也就是说,它有中和体液作用。体液也是制造各种荷尔蒙的基本原料。蛋白质也是防止血液凝固不可缺的食物。它还有很多种用途,如果没有它,生命简直不可能延续下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蛋白质组学应用案例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蛋白质组学应用案例研究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换成@即可,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xzdyx.cnhttp://www.mxzdyx.cn/wxby/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