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载体构建

BiFC技术载体构建,bifc实验载体

BiFC技术载体构建,bifc实验载体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BiFC技术载体构建,以及bifc实验载体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BiFC技术载体构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bifc实验载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 乙烯和蛋白互作
  2. bifc实验原理
  3. 双分子荧光互补的BiFC技术原理

1、乙烯和蛋白互作

OsTPR1作为水稻的TPR类蛋白,也很有可能与其特定的水稻乙烯受体存在相互作用,并对该乙烯信号的传导和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起重要的作用。

乙烯可以诱导果胶酶产生。乙烯作用机理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乙烯对IAA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20多种酶都具有较强的激活作用。

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以调节生长、发育和衰老,所有的果实在发育期间都会产生微量乙烯,在果实未成熟时乙烯含量很低,在果实开始成熟时乙烯含量会大幅度增加,所以乙烯可以用作催熟剂。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而成的。它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

2、bifc实验原理

将蛋白在某些特定的位点切开,形成不发荧光的N和C端2个多肽,称为N片段(N-fragment)和C片段(C-fragment)。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这个技术呢,其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的亲和性来验证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3、双分子荧光互补的BiFC技术原理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是指将荧光蛋白多肽链在一些非保守氨基酸上切割,形成两个非荧光的N端和C端多肽片段。这两个荧光蛋白片段分别连接到一对可以相互作用的靶蛋白上。

当2个融合蛋白在细菌内表达时能够特异的定位到eIF4A的适配子上,2个荧光片段彼此靠近互补,可以被激发产生荧光,从而照亮连接有eIF4A适配子的RNA。Ozawa等用基于GFP的BiFC系统标记并研究了真核细胞线粒体RNA。

本项目以日本晴水稻为材料,利用酵母双杂交,以及水稻原生质体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双层次方法探讨水稻TPR蛋白OsTPR1与乙烯受体相互作用情况,并且进一步对它们互作的关键区域进行了研究。

由于重建后的荧光蛋白结构较稳定,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弱相互作用或瞬间相互作用。BiFC技术的最大缺陷是多个BiFC系统对温度敏感。温度高时,片段间不易互补形成完整的荧光蛋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BiFC技术载体构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BiFC技术载体构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3801085100#qq.com,#换成@即可,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xzdyx.cnhttp://www.mxzdyx.cn/zbpj/1823.html